当我们说到计算机的时候,实际它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的。用户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的。
计算机硬件通常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,它是计算机软件运行的载体,按照冯.诺依曼结构划分,计算机硬件包括五个部分: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、运算器、控制器、存储器。
有网友画了下面一张图,把这五个部分与人类接收信息、处理信息并输出信息的过程进行了类比,觉得挺形象的。
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,CPU 就相当于它的大脑,无论你是在玩游戏还是执行复杂的天气模拟,所有的运算都是由 CPU 完成的,它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。现代 CPU 如下图所示。
CPU 一些关键部分构成,包括运算器、控制器以及一些寄存器,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处理数据与指令。
一般来说,衡量 CPU 的性能好坏这有三个指标:
中央处理器(CPU)各个组成部件之间以及与随机存储器(RAM)之间需要进行通信,这些通信是通过 总线(Bus) 来完成的。通常有三种总线来传输不同类型的信号。
计算机的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和外存。
内存又称为主存,它和 CPU 一起构成了计算机的主机部分,内存以字节(Byte)为单位,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固定的编号,称为地址。
内存(内存储器)包括三种类型:RAM、ROM 以及 CPU 中的高速缓存。
随机存储器(RAM):大多时候,我们所说的内存实际上指的是 RAM,内存在断电后,内存中的所有数据会丢失的,所以我们在操作应用软件的时候,才需要保存,这里的保存通常是将正在内存中操作的数据或文档保存到外存(比如硬盘)当中,这样数据才不会丢失。
除了随机存储器(RAM)外,还有一种 只读存储器(ROM),ROM 比较特别,它只能读不能往里存数据,它里面的数据和程序是在出厂时就写进去了,断电后里面的数据也不会丢失。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,计算机如果没有安装操作系统,虽然不能正常运行各种应用软件,但计算机仍然是可以启动的,而作为初始启动的这些程序就是写在 ROM 当中的。
外存(外存储器):内存断电后数据会丢失,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数据保留下来,这就需要用到外存,外存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。像我们用的硬盘、优盘、光盘等都属于外存。早期的软盘以及现在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云盘也都属于外存。
输入设备可以将外界信息传递给计算机,常见的有键盘、鼠标、麦克风、摄像头、扫描仪、触控板等。
输出设备可以将计算机内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外界,常见的有显示屏、打印机、音响、投影仪、绘图仪等。
计算机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及相关数据,通常可分为 系统软件 与 应用软件,系统软件往往与硬件更接近,应用软件往往与用户更接近。
系统软件一般分为:操作系统与其它系统软件
应用软件就更常见,普通用户大多数时候使用的软件一般都属应用软件,比如 聊天软件、Office 办公套件、Photoshop 图像软件、财务软件等都属于应用软件。
一台计算机,如果只有硬件没有软件,就是一堆「破铜烂铁」;而如果只有软件没有硬件,软件就缺少了运行的载体,计算机也无法正常工作,两者缺一不可。
【待补充】